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短语录 22 0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麽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

  新課標、新理念、新方向,通過傾聽講座、研讀新課標,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教——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標將由三維目標,轉為核心素養目標。地理課程要培育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表達的是地理課程對培育有抱負、有本事、有擔當的少年的獨特價值。為此,老師要根據核心素養,結合課程內容,確定課程目標。  除此之外,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等教學理念的提出,也為老師開展地理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課堂教學素材,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動主題化等形式或將成為將來地理課堂的主旋律。  二、學——註意同學參加。  做的再美味的菜,孩子不吃,也無法汲取菜中的養分。  引導同學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進展有用的`地理,培育核心素養的目標很美妙,最關鍵的是要同學能主動參加課堂。  如何才能讓同學主動主動參加課堂?  除了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之外,老師還需要依據同學的差異,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因材施教。多開展動手實踐和戶外實踐活動,讓同學深度參加課堂,在親身經受中讓學習發生,從而到達培育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評——發揮評價功能。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更註意同學的學業成果,對過程性評價較為忽視。新課程中初了終結性評價外,還強調過程性評價,註意發揮評價的進展功能,發揮評價的診斷、引導、改良、激勵功能。在評價方法上,發揮同學自評、互評的作用,促使同學反思和自我改良,使評價真正成為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中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學業質量」要求作為老師評價同學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在教學中,老師需要依據「學業質量」標準製定更加具體的評價細則,以便評價過程更直觀、更有效。  只有學問更新,才有實踐創新。培新學習只是一個學問更新的過程,如何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有抱負、有本事、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讓核心素養落地,更需要我們去實踐創新。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2

  在這次《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年修訂版》學習的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熟悉到了教研與學習的重要性,面對新課標改革,為提升老師專業素養與時俱進,新課標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談談我的熟悉與收獲。  一、修訂思路重視育人途徑。  課標在修訂思路上,高度重視育人途徑的表達,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以綜合育人,實踐育人。這就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地理學科對同學進展和社會進展的意義表達,可以從情境教學、深度學習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實踐。  二、課程目標註意核心素養。  學校階段的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旨在引導同學做到知行合一、樂善樂學、不畏困難,觀看和熟悉地理環境,體驗感悟人地關系。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滋養人文情懷、增添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註意引導同學形成和諧觀、共贏觀、進展觀,可以從空間視角、區域視角熟悉人地關系,在實踐活動中培育同學的行動力和意誌品質。  三、課程內容著重實踐性特色。  我們要擅長從同學的立場動身,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遵循基礎性、綜合性、時代性、實踐性、敏捷性原則,在地理活動中,突出地理實踐性特色。在「課標的內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學」的要求;在「教學提示」中,結合主題內容,從情境設計、素材選擇、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提示。  四、學業質量反映核心素養。  地理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綜合評定同學面對不憐憫境時,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價值觀、學習看法和學習力量,反映出核心素養的進展水平和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  這就對我們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要表達核心素養培育的整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要聚焦重點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要有利於引導同學主動學習、教學活動要強化基於真實體驗的地理實踐活動,然後通過一步一步的診斷、評價,不斷矯正老師教和同學學的方向,改良詳情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到達學業質量要求。  通過此次學習我深刻領悟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突破難點,推動義務教育地理教學改革向縱深進展。守正出新,製造性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從師路漫漫,任重而道遠。「知缺乏,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需要仔細思索和挖掘學問背後的素養意義,達成核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盼望通過地理老師們對課程標準要求的落實,能夠共建出一個生動、才智、高效的地理課堂,助力同學成為活躍的、負責任的時代新人。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3

  一、地理教學要關註學生的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解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理解為:  一是學習在學生的生活中所需的以及對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正確認識及相關的科學史知識;  二是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並能增強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識和技能。  這首先要求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  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充分重視地理學科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作用,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把地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課堂延伸、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使學生學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考慮學生在某一知識方面已經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的哪些經驗可以作為本次教學的鋪墊,讓學生從事哪些實踐活動可以活化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等等。例如,學完《地圖》一節後,結合達標的要求,我讓學生帶來《泉州市交通圖》,說出一些泉州市的旅遊景點,讓他們在圖上設計出從自己家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徑和最佳遊覽路線,並說出可以乘坐的公交車。  通過這種練習,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使他們在遇到有關的地理問題時,會主動地到地圖上查找,並逐漸養成用圖的習慣。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的家鄉,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再如,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有關「節日」裏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又如,在「地震」教學中,書本中沒有談及怎樣逃生,可以通過組織讓學生討論在教室、家中、商場等地應如何避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識。  二、地理教學要關註學生的生命價值,促成學生的主體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學生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學習和生活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生學習和發展有用。  因而,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從以前的「以知識帶技能、能力培養」轉變為「以技能、能力帶知識」;從傳統的「授——受」過程轉變為「教師引導激勵——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素質和能力的發展」過程。現代教育家布魯納認為「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他強調,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使他把結果記下來,而是要使他參與把知識建構起來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例如,在地圖部分的教學是可以如下設計:  1、讓學生熟悉校園,為畫平面圖做準備;  2、讓學生回到教室,激勵學生繪製學校的平面圖;  3、學生討論、匯集在畫平面圖中遇到的問題;  4、師生共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繪製平面圖的一些基本技能;  5、學生交流感受和經驗。這樣處理,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4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程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視頻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說,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說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製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麽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製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5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布了,我已經從事初中地理一線教學工作14年,經過多年的對現行地理教材的研究和執行,我是期待一次課程標準變革的,果然變革來了。  為什麽我會期待一次課程標準的變革呢?在山西省大同市初中地理學科成績不計入中考,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被動的因中考而獲得的那一部分——而對於現在的初中學生來說,被動的學習動力是主要的,因為主動的學習動力很少。現在,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不需要經歷選拔考試的,加上學生的父母上學的時候社會上的學習風氣比較寬松,同時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父母沒有通過激勵孩子刻苦學習來實現家族命運轉變的需求,因此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家長是不對孩子的學業做長遠規劃並因此培養孩子的理想抱負的。而不參考中考的現狀,讓初中生自然的優先學習中考科目,初中地理學科要想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必須發揮出其學科魅力——這一在當前教材中比較難體現的點來。因為當前教材似乎側重於給初次接觸地理學科的初中生們展示比較全面的初級地理知識體系,而忽視地理在生活中能發揮的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認真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前半部分,對第二部分「課程理念」第4點感受頗深,其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讓我看到了希望,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我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會起到影響,學生們會受到一個宇航夢!  在「附錄1地理學習活動示例」裏,「示例5」讓我拍案稱奇。如果我們正面的帶領學生來學習區域,學生的感覺是被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非常的被動,興趣更是無從談起。這個活動的設計的妙處是通過「劃區」讓學生明白了分區學習地理的必要性,也能讓學生明白按區域學習地理是一種方法!任務就是「劃區」,根據地形圖或氣候圖來劃一個區。在選定一個區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區域範圍越大包括的內容越復雜,範圍越小,內容越具體、詳細;而之所以依據地形或氣候可以劃出一個區,說明這裏是因為地形或氣候而與周圍不同,證明地形或氣候是自然環境中很重要的要素!分區之後,對區域自然環境進行進一步全面認識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區域與周圍不同的氣候或地形是受什麽因素影響才呈現出來的,綜合思維得到鍛煉。對區域經濟和人們生活的認識會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分析當地的人類活動是否實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人地和諧觀會得到培養!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6

  這一次我很榮興參加了省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我作為剛使用新教材的老師,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一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時刻銘記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積累經驗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觀念  中學地理課程目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會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重視對現代公民地理素養的培養」是國際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點、新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關註國際熱點問題、關註國際政治、經濟動向,拓寬學科視野,了解世界最新發展動向。  2、轉變教師角色  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註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  3、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習慣上被稱為教書匠,但實際上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人」,因此教學策略應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方向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4、改變工作方式,充實專業素養  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合作,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包括地理教科書、地圖冊地理教學參考等教材,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模型、演示儀器等各種地理教具以及校內外學習場所,等等。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鉆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關於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幾點粗淺的體會,也許不夠全面,還請諸位多多諒解。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7

  我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師將面臨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  1、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由於學生在研究、探索的學習中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學、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範圍,老師們失去了對書本對大綱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與壟斷,因此我們的老師在走進教室、走近學生的時候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忐忑不安」的感覺。  實行素質教育以後,指導學生學習時的力不從心,無能為力,讓教師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願望。  這是未來時代教師必須具有的品質和素養。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辟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學中,我們老師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  但在研究性學習中,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的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聯合起來對學生課題小組進行指導。教師要學會合作,這是老師面臨的又一個挑戰。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  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角色轉變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製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2、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教師要成為主動的課程研製者,積極設計新穎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  三、新時期的中學地理教師應積極接受挑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求我們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所有教育行為都必須以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創新意識和提高科學素養為目的。教師要不斷拓寬知識面,廣泛獵取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國際國內社會熱點、高新科技的信息。  1、復合型的知識素質  教師的知識水平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搞好教學所必備的先決條件之一。科學文化知識是指具有當代科學和人文發展的基本知識,當代科學的基本知識指對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新材料科學、新能源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和海洋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定了解。  新課程十分重視知識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傳統的教育理論重結果、輕過程的觀點相比較,新課程強調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發展過程。新課程要求中學教師不僅要懂得教什麽,而且要懂得怎麽教,還應明白為什麽這樣教。教師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就難以自由而科學地設計和駕馭教育教學過程,更難以進行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  2、健全的專業情意  教師的情感是豐富的,尤其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愛和理解態度,對教書育人的熱情以及敬業精神等。教師作為完整的人不僅僅是理性的人,教師的欲望、情緒、價值信仰等人格特征更應受到重視。  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鉆研新教材,從自身做起,轉變觀念,以研究性學習為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8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起色。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通過遠程培訓,聽講座,看案例,解讀課標,以及專家講談,頗有收獲,厘清了許多認識,對教學、教師成長非常有益。  一、課堂教學註重探究,引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有地理社會調查、地理科學實驗和地理文獻研究等。探究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繪製一張模擬地鐵線路規劃圖、模擬規劃一個居住小區的`商業網點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學習。地理問題的探索學習,有利於創設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課堂教學,註重角色的變化。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學生平起平坐,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合作者。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註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實施「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發展」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征的發展性特點。在教學中要註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註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9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在新課標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目前新課標的改革,無論從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體的要求上,都很貼近時代的脈搏,把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為地理課標目標的理念,加強地球學科、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和國家安全教育,並突出義務教育學段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征,是真正關註人的素質提升和尊重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得出了以下幾點心得:  一、夯實基礎——空間感知  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引導學生逐步認識人類地球家園,從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國由遠到近的認識邏輯,將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學習邏輯很好的結合。地理學科中有許多章節都或多或少涉及對空間的感知。一位法國地理學者提到對於空間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則有,  一是分布的原則:看空間,  二是調合的原則:看個體與整體之相關——空間聯系,  三是互關的原則:看要素間,人地間相互關系,四是因果的原則:看因果關系,五是演變的原則:看地理過程。從空間看待一切是地理學的根本思想。  二、開拓創新  新課標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手,例如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情懷,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飛天」的種子。  三、與時俱進  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將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地球的演化過程,都會涉及到地理知識,這反映出地理學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除了要將地理知識準確無誤傳授給學生外,還要通過課程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0

  這一次我很榮興參與了省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我作為剛使用新教材的教師,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憶了自己一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時刻牢記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積存閱歷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觀念  中學地理課程目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會隨時代的進展變化而不斷更新,「重視對現代公民地理素養的培育」是國際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點、新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平常要多關註國際熱點問題、關註國際政治、經濟動向,拓寬學科視野,了解世界最新進展動向。  2、轉變教師角色  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充分敬重學生,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仆人,註意學生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建立民主公平的新型師生關系,和學生公平相處,坦誠相待。  3、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習慣上被稱為教書匠,但實際上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人」,因此教學策略應由重學問傳授向重學生進展方向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4、轉變工作方式,充實專業素養  教師之間將更加嚴密合作,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學問構造,學會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包括地理教科書、地圖冊地理教學參考等教材,播送、電視等群眾媒體,模型、演示儀器等各種地理教具以及校內外學習場所,等等。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鉆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關於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幾點粗淺的體會,或許不夠全面,還請諸位多多諒解。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1

  關註學生必備的地理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索質,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地理事實、慨念、原理等知識,更重要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具備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學生傳輸說教式的、純理論性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使學生的觀念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如讓學生關註身邊環境的變化、城市的建設及全球資源狀況等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發他們學習的使命感。在地理學習情感轉化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去獲取與生活密切關聯的信息,同時教會他們如何處理、分析、加工這些信息。  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學生群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過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課程標準從側重生活的地理、側重文化的地理、側重科學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課程三個模塊和選修課程七個模塊的課程要求。由於教學對象是全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教師掌握全體學生學習地理的思想動態,運用聯系生活、啟發興趣、淳淳善誘的方法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選修課程內容突出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索養。由於教學對象是對地理學科有興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而主啊動性強。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對他們進行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他們求知欲和探索欲。  學生是教的活動的對象,是學的活動的主體。怎樣檢驗學習主體的學習成效?新課程提出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舉措,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地理學習。通過質疑求異活躍度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轉對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的影響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互動教學,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正午太陽高度角時空分布規律的掌握,再通過質疑求異活動過程,讓學生探討不同地區的太陽高度與建築設計關系等生活實例,提高他們對復雜問題的應變能力。由於地理學科關註的是全球問題及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因而對學生參加探討活動的評價,更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能力。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2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因此,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關註學生的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現在學生,正值求知欲、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新課標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多說」的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成長規律,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差異性,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充分融合,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使學生深度參與地理學習活動,體驗對提升核心素養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3

  本次地理研究性學習是關於中國美食的課題,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此次研究活動中,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我們確定研究性學習的題目是《舌尖上的中國》,與當下正在熱播的.《舌尖上中國第二季》相得益彰,學生通過對中國不同分區的主打美食的了解,從地理視角感受到美食對該地區的獨特意義,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地理知識的理解,直觀上感受著美食的誘惑,深深為中國美食文化所吸引。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地理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離不開地理,地理來自於生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  每個班級平均分成6到7個小組,每個小組挑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區域,在小組分工後各自展開調查與搜集資料,持續時間一個月,效果非常好。從整個活動來看,學生對中國美食這一研究內容充滿興趣,大家都被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所吸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學生主要通過上網收集一些圖片、文字及視頻整理材料並撰寫成文。有的學生介紹美食的美麗傳說,食材的獲取方法或是介紹製作方法,有的學生展示美食圖片,並製定吃貨路線,直觀形象,嘗盡天下美食,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感受著知識帶來的喜悅。還有的學生獨辟蹊徑用地理視角去解讀中國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總之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很成功,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研究問題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4

  今天,我參加了由xx中學組織的〝改變課堂提問。營造學生全面參與氛圍〞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觀摩了波航中學地理教師杜靜老師精心準備的《澳大利亞》這一節課。杜靜老師帶來了精心準備的課程設計和新穎的教學理念,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呈現情境,導入教學。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不容忽視。課堂導入設計得巧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x,而且還可以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杜靜老師講《澳大利亞》時,首先展示了一組有關澳大利亞的國徽。自然景觀的圖片,學生從情感上產生了濃厚的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效果很好。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導學案。使學生學得輕松。老師組織的到位。充分體現了〝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在今後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少用〝上節課我們講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之類的語言導入,應盡量將課程的導入設計地巧妙一點,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本次聽課活動中,杜靜老師在課堂教學上註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知識,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她講解《澳大利亞》的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時所選取的例子都是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發言熱烈,思考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問題為起點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聽課活動,杜靜老師在設計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她註重問題設計地啟發性。例如杜靜老師提出這樣問題:為什麽《澳大利亞》的養殖業發達?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圍繞本節課主要內容逐步展開探究學習。這樣以問題為起點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成了主體,由原來被動聽變成主動學習探究,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在上課時討論,主動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師巧用多媒體,突出導學案實效性。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杜靜老師準備的導學案內容充實,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課件設計精巧,導學案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令人耳目一新。今天,我從不同學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我既可以領略她的成功的妙處,又可吸取她的失誤的教訓。同時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5

  一、主動學習,註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通過閱讀,我認識到: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圖文並茂」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獲取是離不開地圖的,通過課堂中讀圖方法的訓練,有益於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及會在圖中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甚至可以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地理讀圖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註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地理讀圖學習後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著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松、愉悅、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課例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後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地理讀圖能力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地理讀圖練習題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基本的、難度不大的、所有同學都會做的,課後再進行分層次,對地理基礎好的同學,布置一些復雜圖形的分析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製約著我的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6

  伴隨著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教育部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實質,將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開展了新課標深度解讀與教學指導培訓活動。8月24日、25日的學科課程培訓,分為四場,共11個學習專題。我有幸參與學習,收獲頗多。  在「學科課程」的培訓中,專家老師們結合《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為老師們深入解讀了新課標的新理念、新變化和新方向,以及教師如何做好地理課程的「教—學—評」給出了很多理論指導和方法指導。新課標、新理念、新方向,通過聆聽講座、研讀新課標,將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1)教—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地理課程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標將由三維目標,轉為核心素養目標。地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體現的是地理課程對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少年的獨特價值。為此,教師要依據核心素養,結合課程內容,確定課程目標。  除此之外,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等教學理念的提出,也為教師開展地理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課堂教學素材,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動主題化等形式或將成為未來地理課堂的主旋律。  (2)學—註重學生參與。  做的再美味的菜,孩子不吃,也無法吸收菜中的營養。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很美好,最關鍵的是要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  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除了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材施教。多開展動手實踐和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在親身經歷中讓學習發生,從而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3)評—發揮評價功能。  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更註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對過程性評價較為忽略。新課程中初了終結性評價外,還強調過程性評價,註重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發揮評價的診斷、引導、改進、激勵功能。在評價方法上,發揮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促使學生反思和自我改進,使評價真正成為教育過程的組成部分。  對於學生學習到何種程度,評價的標準如何?新課標中的「學業質量」中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學業質量」要求作為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參考。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業質量」標準製定更加詳細的評價細則,以便評價過程更直觀、更有效。  只有知識更新,才有實踐創新。培新學習只是一個知識更新的過程,如何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讓核心素養落地,更需要我們去實踐創新。

  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17

  地理新課程標準猶如一座燈塔,為地理教育教學工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深入學習之後,我收獲頗豐,對地理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悟。  一、對課程理念的深刻理解  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地理教學往往側重於知識的傳授,而新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意味著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註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能力水平。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學習者,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節奏。例如,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問題的探究中,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主角。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體現。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天氣變化、城市規劃、旅遊出行等。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引入課堂,能夠拉近地理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講解氣候類型時,可以讓學生討論家鄉的氣候對當地農業、生活方式的影響,從而加深他們對氣候知識的理解。  強調素養導向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這些素養為地理教學設定了明確的目標方向。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深刻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和發展觀。在教學中,通過分析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案例,如熱帶雨林的破壞、城市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等,讓學生明白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共生。  綜合思維要求學生從多個維度分析地理問題。地理現象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與人口、城市、產業等人文要素相互交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如分析某一區域的發展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要素出發,全面思考問題,提高他們解決復雜地理問題的能力。  區域認知則是地理學科的特色之一。世界和中國有著各種各樣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地理特征。通過學習區域地理,學生能夠掌握區域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區域的差異和聯系。例如,在學習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理時,讓學生對比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異同,培養區域認知能力。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讓地理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組織學生進行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實驗、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能夠讓他們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的產生和應用過程。比如,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內的土壤觀察實驗,或者對當地的商業中心分布進行調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地理學科的感性認識。  二、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創新  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倡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置於具體的情境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情境的創設可以從多種途徑入手,如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地理景觀、播放地理紀錄片、講述地理故事等。例如,在講解板塊運動時,可以播放有關地震、火山爆發的視頻,讓學生在震撼的畫面中感受板塊運動的力量,引發他們對板塊構造理論的探究興趣。  真實情境的創設更有利於學生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引入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教學情境,如全球氣候變化下的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理因素等。學生在分析這些真實情境中的地理問題時,不僅能提高知識運用能力,還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全球視野。  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融合  現代信息技術為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例如,利用 GIS 軟件展示城市的空間布局變化、利用遙感圖像分析土地利用類型等,使地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在線教學平臺和教育軟件的發展也為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課程平臺發布學習資料、布置作業、組織在線討論等,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一些地理學習軟件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虛擬地理實驗室軟件,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地理實驗,加深對地理原理的理解。  三、對評價體系的新認識  多元化評價的實施  傳統的地理教學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主,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體系更加多元化。除了知識的考查,還應註重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評價。評價方式包括課堂表現評價、作業評價、實踐活動評價、考試評價等。例如,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小組合作能力、思維活躍度等,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對學生的地理作業,不僅看答案的正確性,還要關註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運用,以及對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實踐活動評價中,根據學生在野外考察、實驗、調查等活動中的表現,評價他們的地理實踐力。如在野外考察中,評價學生的觀察能力、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這種多元化評價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過程性評價的重視  過程性評價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註。地理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能力發展和素養提升是逐步實現的。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學習檔案袋的方式,記錄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成果,包括課堂筆記、作業、小論文、實踐報告等。通過對學習檔案袋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軌跡,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之,地理新課程標準為地理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它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不斷更新和改進。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努力為學生打造更加優質、高效、富有活力的地理課堂,培養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