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天之驕子尚且有不為人知的辛苦,更不用說常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1】
初次讀《人生》這本書是在高中,那個時期接觸的書比較多,《人生》這本書不同於那個時候我讀的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書籍,因此,印象深刻,初讀時不知人生何意義,再讀是心中滿是感慨,或許經歷的多了,道理便油然而生。
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裡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徵,高加林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不過對待感情卻是模稜兩可,讓人很是不解,轉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經轉幾次,可最後卻是聽從於命運,回到了最初想成功的地方-農村,或許城市的爾虞我詐根本不適合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高加林不僅耽誤了自己,也辜負了身邊愛他的人。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選擇,我們做到三思而後行了嗎?做出的選擇讓自己後悔了嗎?
誰的人生又是一帆風順?在人生的各個分叉口,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誘惑著我們,到底是堅守自我,還是隨心所欲,真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綜合考慮來判定,因此我們就需時時刻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去認真對待這殘酷的現實世界,對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頑強的個人意志,堅持不懈的去奮鬥、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轉移我們的目標,相信最後我們一定能越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2】
看完這本路遙寫的《人生》,我想用柳青的話來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本書描述的是高加林,在他那美好而年輕的時光里,他教了三年的書,卻被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人頂替了他的位置,他不甘心,於是一個人自暴自棄。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了巧珍。
巧珍對他的愛意,令他感動,他也下定了決心要跟巧珍永遠在一起。不過,就在我們認為這便是最好的結局時,加林的叔父讓加林擔任了縣裡的記者,因為他叔父的這一舉措,使加林和巧珍,不能每天都如膠似漆地在一起……
在他住在縣裡的時間裡,他又遇見了中學時期的相好黃亞萍,他為了黃亞萍,放棄了巧珍。當巧珍被他所拋棄時,她選擇了嫁給一個追求者:馬栓。
人的一生總是那麼地戲劇性,到後來,加林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是巧珍,並不是亞萍,可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太晚了。
當我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我並不會很珍惜,但當我失去它時,我才發覺,我其實是很喜愛這件東西的……但,當我發覺時,為時已晚。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原來,每對戀人的愛情都是無價的,平等的,真正的愛情里,並沒有任何物質的干擾。文中的巧珍對加林的愛亦是如此,巧珍她對加林的愛,不用金錢來衡量,因為,再多的金錢也比不上這份濃濃的愛意。
巧珍就像一盞街燈,平凡而單純,傾盡所有來照亮他,卻得在最後退出他的世界……亞萍就像一個水晶球,美麗而易碎,但到最後,她還是被「摔碎」了,摔碎的不止是她的心,更多的是她的愛。亞萍給予加林的是物質上的愛,巧珍給予加林的是精神上的愛。這兩份愛的重量都難以想像,但到最後,加林都無法把握住這兩份愛。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因為,走錯一步,可能會影響你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部戲,而我們都是戲中的主角。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3】
讀完路遙先生的《人生》後,我為高加林因離開生活與現實的根本即使遠飛國,而後又回到生活的起點,把任別人的生活折騰得一塌糊塗、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塌糊塗。也許高加林的人生是小說中的或者更多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現實中很難有人如他一樣短短時光大起大落。但是這本書還是讓我的心裡沸騰了起來,我想到了我現在的人生。
《事業篇一》
我曾經倔強的現在大城市立足,可惜打了兩年工,找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樣的工作,就那樣去幹了,心裡不認可,但又得以掙錢為目的,而終於是沒辦法掙到夠花的錢,於是乎就回來了。回來連續考了三年的公務員、事業單位,才考上了鄉鎮公務員。現在在辦公室里幹著文書的工作,一切都似乎固定了,上邊讓放假才能放,有關係才能調動工作。總在思索自己不被領導重視,還經常挨罵的原因是為何?高加林的命運自己不能掌控,但是命運每一次給他一個機會,他總能得心應手的應付,展現自己的才華,能幹好教師、能做好記者、寫好報道。而我呢?我能勝任什麼工作?為何在領導眼中從沒有真正重視過我,批評的話語從不加考慮就能做出,終究是我沒有令其真正尊重的東西,我又該怎樣去獲得?
《愛情篇一》
我有曾經暗戀過多年的對象,但是仍然沒有把愛說出口,一直是朋友,有過很多次的試探,感覺到對方沒有一點那方面的意思,自尊心就勝過了一切,把他全部忘懷。如果我能夠隱去我的自卑,義無反顧宣洩我的感情,讓對方知道,那麼即使丟臉了估計也不會遺憾。
《婚姻篇》
我不知道我是怎麼樣選擇婚姻對象的,在那樣一個空窗期,沒有談過戀愛。被瘋狂的追求沖昏了頭腦,讓甜言蜜語蓋過了很多被忽略的現實,也就是那樣急於結婚,害怕沒有人愛,害怕被剩下,於是就選擇了現在的老公。
但是我沒有放棄過改變現在命運的想法,一直想按照我的理想打造他,使他上進、有出息,掙大錢、創事業,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未來。也使自己能豐衣足食、享受大城市的生活。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4】
路遙的《人生》是看完一陣之後,感觸才來的越發強烈,當下浮躁現實的社會,讓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得到巧珍給的那份純真善良愛情,是那麼的不容易,給我個人感受最深的是,當我們面臨人生的未知和選擇時,我們或許迷茫或許糾結。如果走錯,願歸來你還是少年。尤其是愛情里,希望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愛情都是純潔的美好的不摻任何雜質的,對待那個將要陪伴你一生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拿出最起碼的尊重和最尊貴禮遇,善待。不將它褻瀆,不將它利用。
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柳青)。這句話正是對高加林人生的概括,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從農民到新聞幹事,從城市到農村,高加林的人生正是他一步一步選擇出來的。
主人公高加林讓人又愛又恨,他身上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他在物質或出身上或許不如他人,但他在精神上超出他人太多了。從民辦教師到農民,他的人生遭遇了巨大挫折,他沒有放棄,他在掙扎。
生在農村,他渴望去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他代表了城鄉三角地帶的知識分子,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但他又有知識分子的傲氣與虛榮,去縣城賣饅頭卻不叫賣,在大街上遇見同學很尷尬,去掏糞卻怕遇見同學家長。
從農村到城市是主人公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小說上下篇的分界點。我讀到這的時候,莫名的鬆了口氣,感覺自己的命運和高加林聯繫在一起,高加林出人頭地了,像自己出息了一樣。
高加林的愛情和他的人生軌跡聯繫在一起,巧珍代表了理想的戀愛:完美、純真。黃亞萍代表成功人士的伴侶:家庭好、有文化。高加林人生重大抉擇正是愛情。
小說的結局呢,高加林奮鬥的結果是又回到了農村,事業、愛情都失去了。一切回到了起點。前後的巨大反差讓人唏噓、惋惜。可如果讓我們選擇結局也一樣,這因為人的局限性和知識分子的局限性。
路遙關注了城鄉交叉地帶的知識分子的迷茫,這也是現代應該關注的問題書中還有利己主義的黃亞萍、趨炎附勢的馬占勝、手先富起來的劉立本和因為關係當上民辦教師的三星、淳樸的高玉德夫婦,那個時代在離我們遠去,但那些人、那些事在重演,這就是人生。
讀路遙的書莫名有種向上的力量,讓人思考,讓人拼搏,然後去奮鬥自己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5】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為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為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為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占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6】
再讀路遙,只覺一股樸實的氣息,如他筆下反覆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實。不用任何華麗的詞藻,
對於《人生》里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憐。故事的開始給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職務被人用關係換下來了,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著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的開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盞燈,為他溫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了,他還會記得那盞燈麼?
他有知識,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庸庸的奉獻給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陣東風。他的東風來了,高加林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里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的天突然亮起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
我十分的愛巧珍。她勇氣十足的愛著一個人,又能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當這個人拋棄她,和別的女人共赴美好前程的時候她成全他。最後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後門,失去工作後,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爭取一個村教師的名額。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樣。只是最後她已嫁為人婦,他卻發現自己愛的是她。
故事的最後,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們沒有嘲笑,而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寬容。很多年前讀到結尾,我或許是在心裡暗暗說:瞧吧,終於有了報應,誰讓你負了巧珍這麼好的人呢。可是這次我突然覺得高加林也沒有錯,這只是他的選擇。看到最後,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運,或許這才叫人生。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後感通用範文【篇7】
這本書寫的是真好,很快就看完了,中篇小說吧算是,高加林是個鄉村老師,被同村姑娘劉巧珍暗戀,高加林被村書記兒子頂了工作,一個人煩悶消沉,劉巧珍姑娘勇敢表達愛情,兩人慢慢走在一起,因為家庭差距比較大,不被看好,兩人都在偷偷堅持,後來高加林叔叔從新疆軍隊專業回來在當地當了勞動局長,下面人拍馬屁安排他去縣裡當了幹事,出訪總結記者一類的活,一下子提高了身份,算是真正的城裡人,恰巧城裡有他兩個同學黃亞萍和什麼克男,這兩個同學畢業後慢慢走在一起,其實黃亞萍一直喜歡高加林,只是高加林回村里兩人差距太遠,來了城裡之後,黃亞萍敢愛敢恨拋棄了什麼克南跟高加林表白,高加林兩面為難,思慮再三,其實內心已經偏向了將要去南京的黃呀萍,對劉巧珍更多的是愧疚,克男老媽見不得未來兒媳婦跑掉,找關係舉報高加林走後門,後來高加林被踢出城市,滾回農村,這時候,劉巧珍已經死心,雖然深愛高加林,也不想拖累他後腿,答應了農村老實娃黃栓還是馮栓,三五天迅速簡單的舉行了婚禮,高加林外出學習一月,意氣風發的回來縣裡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沒有了,跟黃亞萍斷了關係,因為根本不是一路人,狼狽回到村里,一直在想劉巧珍的好,劉巧珍的姐姐本來要在村里鬧口給高加林難堪,被劉巧珍下跪懇求方式勸回,並積極找村支書明樓和自己老公想辦法讓高加林再回到教師崗位上,而不用去當農民。高加林最終難過後悔,愛人已為他人妻子,縣裡風光早已如夢,一切如幻影一般,可惜沒有挽回餘地。
本來以為還有續集,沒有了。故事到寫就結束了。
假如沒有克南他媽舉報,高加林和黃亞萍應該會如願去南京體驗新城市生活,也不能說高加林選擇錯誤,如果高加林選擇劉巧珍,遲早生厭惡之心,人只有在落魄時候才會患得患失,得到了會想得到更好的,失去了只想要回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