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短语录 43 0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精選12篇)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複習

1、指名背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麼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麼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生  紫煙,

遙看   瀑布掛  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  尺,  壯美山河

疑是   銀河落  九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准「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像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麼?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麼?理解「東吳」

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小結: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千秋  雪,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萬里  船。  遠景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

1、指名背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麼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麼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1)出示整首詩

(2)指名讀一讀

(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4)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   香爐生  紫煙,

遙看   瀑布掛  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  尺,  壯美山河

疑是   銀河落  九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准「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像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麼?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麼?理解「東吳」

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小結: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  黃鸝鳴  翠柳,

一行  白鷺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嶺千秋  雪,舒暢愉快

門泊  東吳萬里  船。  遠景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像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准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像──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准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像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詩句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教師語言:同學們,我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聖」,他是誰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達到了唐代詩歌的頂峰,後人讚嘆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今天,老師帶來了他倆的寫景詩各一首,想學嗎?有信心學好嗎?

二、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准四個生字及一個多音字「行」,認清「疑」的字形;後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

⑴指名讀詩,正音

⑵指名讀詩,指導正確停頓

2、再讀,讀懂詞意

⑴自由讀詩,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出示注釋:

《望廬山瀑布》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絕句》

①.黃鸝:黃鶯。

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像之詞。

④.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所以說長江萬里船。

⑵交流詩意,朗讀古詩

⑶教師範讀,指導方法

教師語言:讀詩詞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在讀書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自己當成作者,快樂著作者的快樂,悲傷著作者的悲傷,然後通過誦讀的聲調、節奏等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想像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言

(一)三讀,想像畫面,體味意境

1、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輕聲讀詩,發揮想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2、交流

3、再讀古詩,注意重音,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壯美/秀美)

(二)四讀,品味語言

1、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偉大的詩人都很注意遣詞造句,默讀古詩,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麼?

⑴品味「生」、「掛」、「飛」、「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

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

②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我們不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前……)

我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窗有西嶺千秋雪」,你們覺得怎麼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於窗框之中,只是靜態的畫。)可是,我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麼,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滿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

③讓我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四、再讀課文,背誦默寫

指名背誦,當堂默寫

五、布置作業,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作業指導

1、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答案)

2、學生作業情況摘記

3、作業評講與矯正性練習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5

佚名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准:

廬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麼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麼?

「生」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雲。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麼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麼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餘。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緻?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係?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緻外,本詩還有什麼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緻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准:

鳴m0ng 行h2ng 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二)《絕句》是什麼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於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三)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麼季節?

春天。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

(歡唱)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窗口看到。「含」:包含在裡面,存在著。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靠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隻。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四)觀察插圖,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1.看插圖。圖上畫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詩句的內容?這描繪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色?(生動優美)

2.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說說詩人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景色的優美,語言的生動?

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

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

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

詩人寫了四個景色,一句一景,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語言生動、景色秀美。

「鳴」、「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

「黃」、「翠」、「白」、「青」四個色彩鮮明的詞,寫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這兩句寫得有聲有色,顯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優美景象。

「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美的圖畫。

(五)學習詩人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討論詩人觀察景物的順序。

眼前的、天邊的、窗外的、門前的。

順序是:由近及遠。

2.詩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表達思想感情的?

詩人抓住了自然景色來描述,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七)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鷺」上下結構,要寫勻稱。

「含」上部今不要加點。

「吳」口天吳。

五、小結

作者寫這首詩,先寫樹上,再寫天上「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最後寫出了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麼開闊!通過對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詩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

作品。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描繪出一幅氣勢磅礴的飛流瀑布圖。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那磅礴雄偉的氣勢呢?在學生欣賞意境,感受美景時,我設法讓學生聯繫《瀑布》,巧妙地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鋪墊。在學生感受「瀑布掛前川」時,讓她們想像「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在學生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時,讓她們想像發出的巨大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衝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隨風揚起,「如煙,如霧,如塵」。這樣,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感受得深,理解得透。在學完這首古詩以後,我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他感受到的瀑布應該是怎樣的一幅情景,許多學生都能各抒己見,講古詩的意境表達得恰到好處。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7

一、談課題

1、師:廬山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本學期我們學了一篇和廬山有關的課文《廬山的雲霧》,廬山的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令人流連忘返,有誰知道廬山還有哪些景物也吸引著四方的遊客。

2、師述:是啊,唐朝詩人李白就曾被廬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篇《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並指導生字)

3、誰來讀課題。

4、師:「望廬山瀑布」中的「望」為什麼要讀重音?

5、一起讀。

二、知詩人

師: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能說說你對李白這位大詩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號清蓮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的詩篇喜愛至極,所以給他這樣的稱號。

生:這首詩是李白二十六歲時在廬山的黃岩瀑布寫的。(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大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艷萬丈長。」世人又稱為「詩仙」。)

三、讀

1、你們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究竟是什麼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

2、請一組中的四個同學開火車一人讀一句。評價一下他們讀得怎麼樣?再讀。

3、我們讀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停頓呢?再讀(自己練一練)

4、咱們全班一起讀。

四、解

1、別看這首詩只有二十八個字,它可為我們描繪了不少的景物,請大家用筆在書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詩就為我們描繪了這麼多的景物,難怪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中展示的一幅幅壯美的畫面,讓張老師也忍不住要讀一讀,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你的眼前仿佛浮現了哪些畫面?

(1)、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從哪兒知道的?

你們讀了這一句眼前出現了什麼畫面?

誰能聯繫這句詩,說說你所看到的?

說得真精彩,能通過朗讀表達你內心的感受嗎?(男生齊讀)

(2)、你還看到了什麼畫面?

其他同學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說的太好了,能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嗎?還有誰想讀。

喜歡這句話嗎?女生齊讀。

3、詩人筆下的廬山瀑布真是雄偉壯麗,讓我們一起去感受。

五、品

讀著這首詩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體會到李白用詞的巧妙,你最欣賞哪個詞?

生:老師,我們發現李白寫了一個錯別字,他把「升起」的「升」寫成了「學生」的「生」。

師:同學們快看看,李白是寫錯別字了嗎?

生:沒有,這裡的「生」是「產生」的意思,李白是說香爐峰產生了紫色的煙霧,而不是升起了煙霧。

師:(轉向質疑的同學)你明白了嗎?那你再來重新解釋一下詩句的意思。

(學生解釋詩句)

師:這位同學善於發現問題,說明他用心讀書了,大家要向他學習!誰願意來有感情的這兩句?

生:老師,銀河是不是神話中說的,把牛郎、織女分開的那條河?

生:我奶奶告訴我,銀河是天上的一條大河。

師:銀河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在民間傳說中它是天上的一條大河。

生:「九天」什麼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師:古時傳說地獄十八層,天有九層,「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層,是最高處。在古詩中,用來表示數字的「三」「六」、「九」、「千」、「萬」等都是虛指,不是實指,一般用來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個詞也是這樣的用法。我們以前有沒有學過這樣的詞句?那你還知道那些詩句使用了誇張的寫法嗎?

生:「危樓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師:大家知道這麼多的詩句,真不錯!剛才那位同學說好像是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這個「好像」解釋了「疑」字。「疑」還有不同的解釋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麼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像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裡詩人為什麼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像出來的,所以用上「疑」字。

師:對,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離奇的想像,大膽誇張的語言,正是李白詩詞的特有風格,難怪他被世人稱為「詩仙」。

4、師:現在,咱們也來做一回小詩人,吟誦一下這首詩。

六、想

1、師: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美妙的景象?( 放瀑布的錄像)

2、此刻你就是詩仙李白,站在了這美景面前,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他只是在讚頌廬山瀑布的美景嗎?他還想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板書:熱愛祖國河山)

4、讓我們也帶著這種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來讀一讀。 一組讀一行   

女生讀第一句,男生讀第二句   

齊讀

帶上感情起立讀(配樂)

七、延伸

1、廬山瀑布的確令人神往,許多詩人都對它鍾愛有佳,你們平時積累了哪些描寫瀑布的詩句呢?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徐凝的《廬山瀑布》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 「

「掛落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2、師:(由衷地讚美)瀑布不但看起來美,吟誦起來也美,我想唱起來就更美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八、深化拓展,選擇作業。

用你手中的畫筆把廬山瀑布的美景畫下來,然後再為你的畫配上一段優美的文字。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8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學習的內容和要點。

2、情感目標:

⑴ 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通過網絡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藉助網絡自主學習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

3、技能目標:

⑴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⑵ 能通過網絡進行實際操作。

⑶ 結合網絡資源,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積累了較多的唐詩,包括李白的詩。

2、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能進行網上查詢和閱覽。

3、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輸入能力,會用「智能abc」打字。

4、學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開、保存、發送文件。

【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的第一環節是「音像點播,情境導入」。通過多媒體展現各類瀑布的錄像、圖片、聲音、文字,直觀欣賞瀑布的壯美,為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鋪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第二環節是「理解感知,精讀悟境」。藉助網絡閱讀課件以理解「字義──詞義──句義」的逐步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古詩,理解古詩意思。並採用網絡「復讀」、「示範」模塊的錄音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律的自聽自練的朗讀訓練,體會古詩蘊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環節是 「課外延伸,讀寫訓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進行網上閱讀與寫作訓練,鞏固教學內容,增強學生讀寫能力。第四環節是「網上交流,全課總結」,通過網絡實現人工互助、生生互助,進行網上交流本課學習心得,結束本次網絡閱讀課。

【選擇媒體】

本課是多媒體網絡教學,整個教與學的過程都在網絡情境下進行的。

【教學流程】

一、音像點播,情境導入

1、師引言:我們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平湖飛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課前,老師已在網上為同學們收集了各類瀑布的錄像、圖片、文字等,請同學們進入「音像點播」自由欣賞。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音像點播」模式,自由點擊「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賞」鏈接,欣賞各類瀑布的壯美氣勢。

3、交流:欣賞後你有什麼感受?

4、師導入語: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於我國江西省的廬山瀑布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素有「詩仙」之稱的唐代詩人李白看了也不由為它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望廬山瀑布》。(師點擊廬山瀑布圖,展示圖、文)

5、學生通過網絡欣賞廬山瀑布風光圖,聽古詩網絡錄音范讀。

二、理解感知,精讀悟境

1、網絡互助學習,理解詩義

⑴ 師提出要求:藉助網絡閱讀課件,小組合作學習,以理解「字──詞──句」的逐步學習法,掌握詩句意思。

⑵ 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理解感知」模塊,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網絡自學古詩詩義。

⑶ 檢查交流:你對古詩理解了哪些?還有什麼疑難之處?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點擊相應的字、詞、句的鏈接,鞏固詩義理解。)

2、網絡錄音操作,精讀悟境

⑴ 師過渡語:這麼絕妙的古詩用精彩的朗讀加以表現,讓我們帶上耳麥,進入「語言復讀」模塊,藉助網絡錄音進行古詩的自聽自讀的朗讀訓練。

⑵ 學生動手操作,進入「語音復讀」環節,師引導學生掌握「聲音──錄音機」的使用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復讀」、「示範」模塊自聽自讀自錄。

⑶ 學生自由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錄音朗讀訓練,師巡視指導檢查。

⑷ 師通過網絡錄音檢查學生朗讀,評議糾正朗讀,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

⑸ 再現廬山瀑布壯麗景象圖及詩句,有情齊讀古詩,用朗讀體現詩句表現出來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學了古詩,你有什麼體會?

三、課外延伸,讀寫訓練

1、師過渡語:瀑布美,文字妙!讓我們進入精彩紛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廣更直觀地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品嘗淵源流長的唐詩宋詞。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網上閱讀」模塊,自由選擇點擊四個鏈接「中國廬山網」、「中華名瀑網」、「唐詩宋詞」、「新浪搜索」進行網上閱讀與賞讀。

3、師提出作業要求:根據網上閱讀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網上小練筆。

4、學生進入「作文上傳」模塊,進行網上作文訓練。

四、網上交流,全課總結

1、師過渡語:我們嘗試利用網絡閱讀資源進行了古詩《望廬山瀑布》的學習、網上閱讀和網上作文的訓練,對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很有心得,讓我們一起進入「網上交流」模塊,暢所欲言。

2、學生動手操作進入「網絡交流」區,在「我想說」中輸入文字,通過「我想看」查看別的同學的學習心理,進行生生網上交流。

3、師總結:多媒體網絡給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廣闊的視野,相信同學們在這樣優越的高科技時代,學習生活會更為精彩。

4、按「退出」鍵退出,結束本次網絡閱讀課。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語文天地    點擊數:48

《望廬山瀑布》綜合資料

文章出處:語文天地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著雲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岩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像,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鍊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10

一、指導思想

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身入其境,充分感受、自主讀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講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這首詩寫的是廬山瀑布,卻先寫紅日照耀下的香爐峰,從而襯托出瀑布背景的雄偉壯觀;用一個精彩的「掛」字生動形象的勾勒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用「飛」生動再現了瀑布的激流奔馳;用「直下」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以及瀑布勢不可擋的氣勢;最後用一個「疑」誇張而不失真的寫出了作者神奇的想像。所以通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並且從唐詩的音韻和諧、用詞精煉中受到薰陶感染,培養語感;同時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祖國山河壯麗,體會詩人的真摯情懷,使學生受到愛祖國的教育。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學會文中生字,理解詩句含義,了解古詩內容,朗讀、背誦、默寫《望廬山瀑布》。

2、   過程與方法:合理利用電教手段,讓學生在「議、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祖國山河壯麗,文化燦爛,文字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四、學生分析

聾七年級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四篇古詩,初步的掌握了古詩的一般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學生的知識積累、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由於學生都生活在農村,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再加上生理上的缺陷,學生的認知有限,對於教學活動有很大的難度。就本課中出現的瀑布而言,學生很難聯想到瀑布的雄偉與美麗,而我校遠程教育資源的開通,彌補了這一點的不足。這節課我利用遠程教育中的課件資源,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偉與美麗,在學生的腦海中先形成一個具體的瀑布形象,為感受詩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鋪墊。除此之外,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欠佳,我還利用flash動畫,使學生們能夠更形象、具體的理解詩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

五、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像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六、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像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望廬山瀑布》視頻剪輯(遠程教育網下載的);廬山瀑布圖(掛圖);若干文字資料。

八、教學時間  1課時。

九、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詩境,暢所欲言,議一議。

1、   創設情境。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美。你們去哪裡旅遊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播放廬山錄相)

2、   議一議。

剛才的畫面中給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為什麼?(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內容)教師相機講解「瀑」、「爐」、「廬」,使學生認識瀑布,知道哪個是香爐峰,並告訴學生廬山在我國江西省北部,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3、   過渡引入。

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的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在遊覽廬山後題寫的詩作《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

了解詩人李白。

(二)、讀讀詩。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詩歌。

1、學生讀詩(可以自由讀、同桌一起讀、互換讀、對讀)。教師巡視點撥。

2、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觀看廬山瀑布景觀,出示字幕,教師配音朗誦。

3、指導朗讀,師生同讀(配合多媒體課件中的背景音樂)。

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抓重點詞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釋疑。(展示廬山瀑布掛圖)

⑴獨自在詩中找出不懂的詞句,作上記號。

⑵藉助注釋、字典和相關資料自主釋疑。

2、合作探究。(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相關資料圖片和動態的景觀)

⑴小組內討論交流,相互解疑。

①說說哪些詞句你讀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討論解決。

③感受詩的意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質疑問難。提出在小組內還沒弄明白的地方,大家來幫助解決。

②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像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利用flash動畫,使學生們能夠更形象、具體的理解詩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

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結合詩文畫面說。

④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總結全文。(略。邊總結邊板書)

4、鼓勵學生用「啊,……真……」的句式來表達廬山瀑布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時此刻,你最想對李白說些什麼呢?(學生暢所欲言)

(四)、背誦這首古詩。

1、指導感情背誦。

2、自由試背(藉助多媒體課件中廬山瀑布景觀動畫)。

3、師生齊背誦這首詩。(回味詩意,整體感悟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看著畫面有感情地背誦。)

各位小詩人,我們已經來到廬山腳下,請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吧。(齊背誦)

(五)、延伸拓展。

1、   指導學生觀看《望廬山瀑布》視頻剪輯,體會視頻中廬山的美麗、體會廬山瀑布的「生、掛、飛、落」等特點,體會瀑布「掛前川」、「直下三千尺」及「遙看」等的動人情景,進一步的隨著視頻中的講解,深入的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的感受升華,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良好的愛國教育和美感教育。

2、   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品味到了詞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詩人大膽誇張、想像手法運用的啟發。用你手中的筆,寫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詩;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你想像中的壯麗雄偉的廬山瀑布圖奉獻給大家,讓老師和同學們與你同分享創作的愉悅。小詩人,小畫家們快快行動吧!

附板書設計:

香爐    紫煙           雄偉壯觀

遙看   瀑布     前川

望廬山瀑布     飛流   三千尺     

銀河   落九天          聯想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11

王福林

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不能沒有背景,沒有背景就難以把畫面的景物襯托得更為鮮艷奪目。風景畫如此,寫景詩亦然。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於不同的背景之下,給人美的享受、藝術感染也不一樣。入選在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的《瀑布》和《望廬山瀑布》都是同寫瀑布的詩作,但,由於作者的觀察點、表現手法不同,所描繪的背景有別,所以呈現出不同的瀑布圖。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比欣賞,鑑別理解詩的意境。

《瀑布》是新體詩,顯得自由活潑。詩的開端先寫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那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好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這聲音先給以昂揚振奮、心曠神怡的感覺。聽到它,怎不令人急於目睹其形。接著詩人筆鋒一轉,「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望見了,這又是何等的興奮,詩人卻無法比喻「這般景象」,只覺得「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詩人愛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見了,還沒來得及細緻欣賞,這是詩人初見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腳下仰望」,這才飽覽無餘,「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詩人的情感進一步升發開去,由衷地發出慨嘆。看看吧!這,就是瀑布。多壯觀呀!然而,詩人由激昂興奮又圍到情意纏綿。這是因為「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多優美、多愜意呀!這種境界又是多麼令人心情舒暢、流連忘返。

而《望廬山瀑布》一詩的景色就與此迥然不同。《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仙李白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質樸的語言和誇張的手法,生動地勾畫出香爐峰瀑布在陽光照耀下飛奔直下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他對祖國河山的深切熱愛。

詩的開頭寫香爐峰的壯麗奇觀,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絢麗的背景。「日照香爐生紫煙」,意思是說,在陽光照射下香爐峰上生起了紫色的雲煙。接著筆鋒一轉進入主題,「遙看瀑布掛前川」,這是作者遠望瀑布的情景。由於作者遙望而非近觀,所以瀑布四周的廣闊天地都在他的視線之內:白色的瀑布從峰頂上的紫煙中噴涌而出,直掛在蒼翠的香爐峰前面,在陽光、紫煙、綠茵的掩映下,瀑布既顯得雪白如練,又是銀光閃爍。整個景色非常豐富多彩,清麗奇巧,給人以色彩絢麗、氣象萬千之感。緊接著詩人以誇張比喻的手法極寫了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勢之速、聲響之洪、氣勢之磅礴、色澤之鮮明完全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詩氣勢雄偉壯闊,格調豪放明快,可謂古今之絕唱。

兩相對照,我們不難看出,兩幅瀑布圖都是優美的,都熱情謳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但前者是近觀,畫面幽靜迷人;後者是遙望,給人以氣勢雄偉壯觀的感覺。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對兩首詩的對比欣賞,仔細品味兩幅瀑布各自的詩情畫意,在鑑別中理解詩的內涵,能提高學生欣賞鑑別事物的能力。

>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7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二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有誰願意來背一背你記住的古詩?有沒有李白寫的呢?(靜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詩還真多呀!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了解呢?(李白  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號稱詩仙   現存詩900多首  風格飄逸、豪放    想像豐富、氣魄雄偉) 

二、緊扣題眼,品詞析句。 

師:李白五歲時就開始讀書習字,讀了很多書,二十六歲起離鄉遠遊,走了大半個中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暢遊廬山後寫下的。 

1、師範讀全詩。全班自由讀。 

2、學習生字,分別是廬、瀑、爐。 

3、全班齊讀這首詩。 

師:讀題目,誰能用這個「望」字組詞?你覺得在這兒應該用哪個詞更準確些?解釋題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廬山,看看廬山的瀑布。(看課文插圖)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師:這些都是靜止的圖片,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在課堂里了能領略到廬山和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色。請看光碟。 

師解說: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山峰重疊,非常雄偉壯麗。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爐峰,因為山上常有雲霧籠罩,在陽光照耀下有紫色霧氣升騰,像正在焚香的香爐一樣,故取名香爐峰。看這就是著名的香爐峰。廬山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看完後,請你來誇誇它。(觀看後指名回答) 

師:對,誇得真好!我們來看看李白是怎樣夸的? 

4、指組讀第一句詩。讀注釋①和②。除了這兩個詞,詩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說整句詩的意思。讀。 

5、總結學法:讀詩句、看注釋、說意思。 

6、根據以上學法自學二、三、四句詩。 

7、匯報自學情況。 

為什麼要遙看? 

「飛流」、「直下」說明什麼? 

怎麼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麼意思? 

師:學到這,還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嗎?請提出來。(質疑解答) 

師:現在誰來說說全詩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讀自悟,深入理解。 

師: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麼?(生、掛、飛、落……) 

師:輕聲背誦詩,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誰能用「啊,――真――」的句式來表達廬山瀑布給你的印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李白說什麼?背誦、注意重音,再讀古詩,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 

指導默寫。 

四、總結學法:(出示小黑板) 

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1、讀詩題,介紹作者 

2、讀詩句,理解詩意 

3、再讀詩,體會感情 

4、背誦默寫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21、 古詩三首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