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通用11篇)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人們為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跳江後,有些漁夫去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人把粽子扔進江里,為讓魚蝦蛟龍吃飽,不要吃屈原。
所以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做法很簡單:先在糯米上放材料,把糯米做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艾葉包好,蒸上一會,粽子就做好。
每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把各種東西放在糯米上,媽媽把糯米做成立體三角形,爸爸用艾子葉片包好,最後放在鍋里煮。粽子就做好,聞一聞,香氣撲鼻,吃一口,甜而不膩。
這一天,人們還要賽龍舟,就是比賽劃龍形的船。可是我只是在電視裡看過,沒有親眼看過這麼激烈的場面,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親眼去看。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假期期間,我們回老家喝喜酒。大舅公的小女兒訂婚。阿姨穿著一條紅色的禮服,盤著頭髮,可漂亮了。桌子上有許多好菜,比如火雞腿、珍寶蟹、小鮑魚等。我最喜歡吃的是大龍蝦,它雖然看上去很威武,但馬上就成了人們的美餐。我吃得飽飽的,小妹妹也很開心,把拿在手裡的東西都往嘴巴里塞,哈哈,真逗!
吃得差不多了,奶奶去盛了滿滿一碗飯,還夾了許多好菜,然後走開了。奶奶去幹嘛呀?我趕緊跟了上去。原來太外婆最近住在大舅公家裡。她八十多歲了,一個人住在一間側房裡,奶奶給她送飯呢。太外婆看見奶奶很激動,都快哭了,她絮絮叨叨地責怪奶奶為什麼這麼久沒去看她,奶奶也沒辦法,平時在紹興照顧我和妹妹呀,只好一個勁地勸她多吃點東西,把她照顧好。吃過飯後,爸爸抱妹妹也來看太外婆了,並且在她旁邊坐了很久,用家鄉話和她聊天,太外婆終於高興起來了。後來爸爸跟我說,我要聽奶奶的話,平時多關心老人,多陪陪他們。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3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彩船、划過的龍船……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塊白布,上面寫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一樣威風。比賽到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拚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湧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不是成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系上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帘,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淨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裡,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唇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蕩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歲歲端陽,今又端陽。
印象中,總是感覺端陽是民族傳統人文節日裡最為人文的一個。緣何如此呢未細想,只是知道,無論元宵還是中秋,連同近年來也得到了法定節日身份的清明在內,它們大多起源於特定民間傳說、民俗、陰陽概念或者是神話故事。像端陽這樣緣起於真實歷史掌故,主題在於紀念和緬懷心系蒼生、襟懷天下的士大夫,還真是別無二例。
千百年來,端陽節在延續過程中,其紀念形式及與節日相伴生的活動內容日臻完善並固化,譬如包粽子、做香包、掛菖蒲、懸艾蒿等,黃淮以南的廣大地區,還盛行在節日期間舉辦龍舟競渡的活動。比較考量起這些內容,也可說明端陽與其它民俗節日的異同,就是在祈願平順幸福、順暢安康的人文主題外,更加突出了生生不息,奮鬥向上、拼搏圖強的激越情懷。
我的`老家在東北,東北人過端陽的做法沒有關內,特別是南方那麼豐富多彩和隆重多姿,我想,其中自然條件、人文歷史、地緣區位等方面的原因都有。自然,一方水土一方人,在統一奉慶的民俗節日裡,各有個規,各遵其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一如農曆除夕夜這樣的普天共度節日裡,北方人講究守歲、圍爐暢歡,天交子時吃餃子,而南方人卻是互相走動,打牌搓麻耍社火,在初一早晨吃元宵一樣。
謝謝大家!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華聯超市買了四包粽子,我媽媽還買了五穀香蓮。
回到家,媽媽就開始煮粽子,只用了十分鐘,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咬了一口,只見裡面有甜甜的糯米、有胖胖的花生、還有鮮嫩的玉米粒呢!那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
我喜歡這樣的粽子。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8
只見媽媽拿起一片粽葉,雙手一卷,粽葉變成空心圓錐形。我學著媽媽那樣包,想把粽葉捲成空心圓錐形,卻捲成直筒形了。我撓撓後腦勺,著急地問:『媽媽,你是怎麼卷的呀?"媽媽微笑地指點我:"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我眼前一亮,按媽媽的辦法終於卷好了粽葉。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卷好後,我自作主張地放入浸好的糯米,塞上二大塊我愛吃的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洋洋地說:「好簡單啊!這真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邊說邊把粽葉蓋上包好,沒想到,糯米像頑皮的小孩子爭先恐後地從粽葉縫裡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把糯米取掉一些就行了,你也能把粽葉裝好。」終於等到最後,也是最簡單的步驟了——扎粽繩,我要大顯身手啊!「我用粽把粽子五花大綁地捆了一圈,覺得媽媽扎的太小氣,自作主張地綁個漂亮的蝴蝶結,湊滋滋地放到盤子。誰知一不小心,我把最短的粽繩輕輕地一拉,「嘩啦」隨著這聲響,粽葉全朝了。我後悔莫及。心想「失敗是成功之母。」從頭再來吧!我吸取了教訓,吸引了教訓,終於包好了粽子。
通過學包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晚上,我吃著自己包好的粽子,感覺比吃一百個巧克力還甜。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9
從前。我們農村窮,可端午節卻要過得熱熱鬧鬧!
我們當地稱端午節叫「五月當午」。端午節臨近,母親就忙碌起來,首先是為孩子們準備五股線和香囊。五股線是由五種彩線配成,每一個小孩在端午節來臨之前,把五股線系在手脖、腳脖、脖子上。香囊是用多塊布縫製而成,香囊的內部裝的主要是香草,香囊的形狀各異,有雞心形、圓形、三角形、六邊形等多種,而且在香囊的下邊還有穗子,這些穗子是用艾干、大蒜干穿成。香囊不但香氣撲鼻,而且美觀,相傳可以驅邪,那是小孩及姑娘們的最愛。
端午節的前幾天,母親就給我下達命令,我負責粽子葉。那時,粽子葉不是買的,是撿的,和我們村相距2公里的一個村莊有大片的竹園,竹子有擀麵杖粗,每年的竹筍都要退下很多皮,這些竹筍皮可用來包粽子,我們當地叫做粽子葉,有好幾年我和小夥伴去鄰村撿粽子葉。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的晚上,母親率領我們兄妹幾個開始包粽子,非常的熱鬧,我和弟弟的手工都不行,無論母親怎樣教,包的粽子還是歪歪扭扭,不成樣子,妹妹們是個個手巧,這讓我這個家中的長子很沒有面子。這時,母親總是為我開脫,男孩子,包不好粽子也罷,只要上學努力就可以了。
端午節的早晨,母親起得很早,就開始煮粽子。說粽子煮時間長了出味,在粽子快煮熟時,母親就把提前洗好的雞蛋、大蒜也放入鍋中和粽子同煮。
我們男孩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洗澡,相傳,端午節的早晨,嫦娥在所有的河裡都撒了藥,洗過河水澡的人,百病不侵。洗澡的時間一定要在太陽初升以前,否則就不靈了。在母親開始煮粽子的時候,我已經起床,和幾個要好的小夥伴跑到村南的洪河去洗澡,一般情況下,端午節前兩天只要不下大雨,洪河的水不到1米深,流速緩慢,清澈見底,況且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個個是游泳高手,從不怕水。我們來到河邊,爭先恐後地跳到河裡去洗澡,可河水太涼,我們緊咬牙關,在河裡扎兩個猛子,迅速的跳上岸,我們不是為了洗澡,而是為了河裡的藥水,為的是百病不生。
端午節,我的心又回到了童年。難忘的童年,幸福的童年!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10
同學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_小學生端午節作文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馬上就要到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裡,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x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