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

短语录 5 0

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通用4篇)

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 篇1

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暴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聯動班會活動過程:

一、了解校園欺凌

按照20__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定義,欺凌指的是既非親戚也非戀人的單個或數個年輕人之間不應有的過激行為,通常會反覆出現。

校園欺凌的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後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校園欺凌各國普遍存在,20__年,韓國大邱一名中學生因為無法忍受同學的欺凌,留下遺書後自殺。從遺書中得知,這名學生在自殺前3個月內遭受了多達300次的暴力和威脅。這一事件引發韓國社會震驚和集體反思,從而使校園欺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韓國9歲到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每3人中就有1人曾遭受過欺凌,每5人中有1人曾實施過欺凌。另外,韓國教育部去年發布的校園欺凌實態調查顯示,語言暴力在校園欺凌中占比最高,達到35.3%,被集體孤立占16.9%,身體暴力占11.8%。

20__年9月30日下午3時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學生於某與同班同學李某在教室因瑣事發生打架,於某用隨身攜帶的一把不鏽鋼單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經搶救無效死亡。20__年10月24日下午4時20分,高陵縣原後小學三年級學生巨某與五年級學生唐某放學回家途中,戲耍發生口角,打鬧中唐某用隨身攜帶的小水果刀劃破巨某的頸部,巨某因流血過多,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20__年11月2日晚10時40分,西安桃李旅遊烹飪專修學院中專學生甄某與同學史某等打鬥,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二、剖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

校園欺凌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活動三: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

這一環節讓學生就常見的校園欺凌進行深入的分析,經過學生分析總結後讓學生自己先說出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之後,教師進行總結。 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方面來看校園欺凌危害。

三、議論校園欺凌的危害

校園欺凌在很多人的心裡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於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於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嚴重的會產生極端報復。美國高中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伯德持槍和爆炸物沖入哥倫拜恩高中,槍殺12名學生和1名老師,擊傷20餘人,最後自殺。兩名殺人者就是欺凌的長期受害者。美國特勤局和教育部在20__年調查發現,之前25年的37起校園槍擊案中,有三分之二的攻擊者都是遭遇過欺凌的受害者。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常見情形:1.是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眾欺寡;3.是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5.是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美國學校對校園欺凌行為採取零容忍政策,一旦學校發現欺凌事件,必須立刻行動,對嚴重行為可以直接開除。

對於我們而言,應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於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麼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後果。因而,有效防範校園欺凌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暴力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暴力緊密聯繫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後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後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係,強化自我保護意識。這也是防範校園欺凌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五、寄語

校園本應是莘莘學子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聖潔場所,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欺凌是人際衝突的一個極端,對學生來說是雙重傷害,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的問題。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大聲說「遠離校園欺凌」。這節課後,同學們要進一步向家長、老師請教如果校園欺凌侵害我的時候,我還能怎樣做?完善自我保護的手段,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希望同學們儘量不看有暴力畫面的影視劇,不讀有暴力情節的書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遊戲,不做有暴力傾向的人,讓我們珍惜平安校園,遏制欺凌的魔鬼,熄滅欺凌的火焰,做個健康陽光文明進取的學生。

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 篇2

目的:

在校園中,校園欺凌事件時常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本文是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建議以及預防措施,讓我們一起預防校園欺凌,共創和諧校園吧!

過程:

一、校園欺凌事件存在的原因

1、家庭防線的失守。很多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許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鄭州市九十九中學是一所主要招收行為偏常的「問題學生」的學校。目前學校有100多名學生,30多名教職工。從學校情況來看,出現問題的孩子超過80%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於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裡一些原本稀鬆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2、學校教育的缺位。在校園欺凌背後,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視。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定,要求做到進課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統,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量,並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理機制」課題組20__年曾開展過一項專門調查。調查中,65%的調查對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64.7%的選擇了「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60.5%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就不會實施違法行為。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學校和社會缺乏相應的懲戒手段,難以對校園欺凌行為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而本應對欺凌行為發揮重要預防作用的德育,其現狀也十分堪憂。

3、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滲透。現在的社會上,經常能夠看到相互偶爾觸碰就會引爆無休無止的爭吵,甚至為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目前市面、網絡上的大量小說、遊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甚至連一些熱門幼兒動畫片裡也開始出現「暴力美學」,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導致他們極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產生暴力衝動。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會不自覺模仿從網絡上接受的信息。此外,當前社會上「一夜成名」「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影響著校園。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也只有8種嚴重犯罪才會追究刑事責任。由於年齡原因,很多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容易使他們形成「藐視法律」的心態。當前社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凌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校園欺凌事件建議

1、治理校園欺凌,應遵循事前預防和事後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在強化家庭的監護責任,淨化社會風氣,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完善相關法規,為校園撐起保護傘。

2、嚴守法律底線 加大矯治力度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反映出我國在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處理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滯後和不足。孩子們不懂法、對法律缺少應有的敬畏,這說明法制教育沒有落實到位。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對其負有監護和教育責任的家長、學校並未承擔相應責任。在監護人方面,雖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父母會受到公安機關的訓誡。如果未成年學生因欺凌行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進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認定孩子欺凌行為與父母不法行為(如吸毒、酗酒)有關,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監護權轉移到寄養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當,法官會要求父母上訓導課程,學習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欺凌行為造成他人受傷,父母必須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針對當前校園欺凌低齡化的趨勢,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

3、對於已經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相應的懲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可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後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美國不僅對欺凌行為實施刑事懲罰,而且會嚴懲其同夥。工讀學校,以前起到了很好的預防犯罪的作用。一個孩子進入工讀學校,必須家長、學校、派出所三方同意,但現實情況是家長一般不會同意。對此,應該細化、明確進入工讀學校的標準,比如可以參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評估,只要符合這些條件,就應當送到工讀學校,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矯正是必要的。

4、法制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校園法制教育層面,學校應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法制教育擺在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體系。應把中學生法制教育列入教學大綱,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導模擬法庭等。通過法制教育進課堂,普及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養成遵紀守法、恪守社會規範的行為習慣。

三、校園欺凌的預防與措施

1、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①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講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並告知學生如何預防方法及發生校園欺凌的緊急應對。

②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深入開展討論、分析「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③通過校園網、公眾號、宣傳欄等平台加強宣傳和教育。

④通過「家校溝通平台」加強宣傳教育和家校聯繫。

⑤專題講座,邀請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或法律顧問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危害及後果。

⑥召開教職工會議,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

2、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①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指導預防校園欺凌的宣傳教育和校園欺凌應急處理;

②保衛處及時制定《「校園欺凌」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部門、相關人員 「校園欺凌」 處置的職責。

③校長、分管副校長組織校行政人員參加專題會議,學習《行政人員值班制度》,明確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做到「誰當班誰負責」、「誰首接誰負責」,杜絕相互推諉、不聞不問、甚至聽之任之的現象。做好應急處置和匯報。如情況緊急,可直接向當日總值班或校長匯報,在當日總值班或校長指導下進行應急處置或報警;如情況失控,緊急聯繫校園安保人員,第一時間進行隔離、疏散,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和惡化;如發生人員傷害,視情況可先報120並組織緊急救護,後匯報。

3、加強預防,防患與未然。

①加強行政值班和校園巡查工作,重要時間(早上上學、中午午休、放學後至晚自習前、晚自習後)、重要場所(操場、食堂、校園超市、宿舍樓、實訓樓、教學樓)的巡邏和查看,並做好相關記錄。

②督促學校安保人員加強校園巡視,採購巡視記錄儀;加強對安保人員的培訓考核,將巡視的頻率和發現、制止突發問題納入考核和獎懲。

③在部分重要場所增加高清監控攝像頭,對已有的非高清攝像頭進行部分更換,從技術上提高防範、發現、制止校園欺凌事件的能力。

④加強學校督導人員督導和巡視,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上報保衛處和學工處。

⑤督促宿管人員加強宿舍管理和巡視,提高巡視頻率;同時要求監控中心值班人員認真負責,通過校園監控發現校園內的學生打鬥及欺凌事件,要求加強與宿管、巡邏保安、行政值班人員的聯繫和溝通。

⑥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強家校溝通和聯繫,發現苗頭問題及時提醒,並共同教育。

⑦向學生公布學校 「校園欺凌」救助電話。

⑧利用教職工會議、班主任會議、校行政會議等加強宣傳教育,明確全體教職員工的全員育人職責和要求。

⑨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發現校園欺凌的苗頭或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跟進解決,防止事態惡化。 四、及時處理,教育懲戒。 對已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保衛處應及時調查處置,根據學籍管理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由學校或受欺凌學生及其監護人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

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併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凌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典型的欺凌事例等。

2、學生準備:思考怎樣正確預防校園欺凌。

教學過程:

一、名詞解釋

校園欺凌: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二、深入了解

1、你知道哪些行為是校園欺凌行為呢?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粗言穢語、喝罵。

對受害者的重複的物理攻擊,身體或物件。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 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閒話。

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繫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畫侮辱畫。

2、回顧你以前的經歷,是否曾經受到校園欺凌?

三、觀看防欺凌視頻

四、交流探討防欺凌的方法

1、小組討論交流:

當你遇到了校園欺凌,你會怎樣做呢?選代表匯報。

2、課件出示總結後的方法: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願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實施欺凌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欺凌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實施欺凌的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欺凌重於應對欺凌,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 應對欺凌,臨危不亂

①遭受語言欺凌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欺凌,我們通常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校園欺凌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麼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藉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麼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後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後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採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五、小品表演與評論:

1、表演

校園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牽涉的學生可分為幾種:

欺凌者(英文:Bully)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受害者(英文:Victim)受到欺凌。

協助者(英文:Aistant)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附和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保護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製止欺凌行為。

局外人(英文:Outsider)臵身事外。

2、說說你看了小品後的感受。

六、班主任總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大家要完善自我保護的手段,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校園欺凌班會方案範文 篇4

『教學目標』:

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併合理控制與調節不合理的觀念。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難點』

了解校園欺凌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和策略。走進校園欺凌:永泰初三男生遭圍毆,此前被同學欺凌4年。福建南安中學生暴力3分鐘,小學女生被扇25巴掌。分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傳媒渲染,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校園欺凌在很多人的心裡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對於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的嚴肅批評和教育,甚至不能繼續完成學業。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的學生,成年後大多都走上了犯罪道路。而對於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容易造成性格自卑和懦弱。

預防欺凌的辦法:不能「怕」字當頭。要及時報告。要搞好人際關係,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要慎重擇友。

教師總結: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校園欺凌打破了我們校園的寧靜。我們的青少年共同生活在校園這片藍天下,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欺凌,做個健康陽光的學生。

活動目標:

1、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規則的存在,初步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2、進一步明確規則與安全的關係。

活動準備:

圖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規範、規則,共同搜集生活中不守規則造成嚴重後果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一、排隊的規則

導入畫面:小咕咚招手「小朋友們好」看,誰來啦。今天小咕咚要和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文明、守規則的好孩子。

畫面一:小咕咚來到教室,喝水時幼兒插隊

1.提問:

(1)看,它來到了教室,這裡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2)哎呀,發生什麼事情了?

(3)你覺得他做得對嗎?應該怎麼做?

(4)為什麼要排好隊倒水?

2.還有哪些地方我們要遵守排隊的規則?請幼兒來說一說。(喝水、上廁所、滑滑梯、做早操排隊、下樓梯等等)

3.爸爸媽媽什麼時候也要排隊?(去銀行、加加油站、上車、乘坐電梯、公園、去商場等等)

師小結:是啊,當很多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排著隊就非常有秩序,所以很多地方將每月的11日作為排隊日。

三、生活中的規則

⒈許多小朋友在看書,應該怎麼看呢?提煉:一頁頁看,才能看仔細,看懂故事,這些就是我們文明看書的約定。

⒉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如:過馬路時會怎麼樣做?在公園看到美麗的鮮花會怎樣?喝的飲料瓶子你又會怎麼做?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和搭積木你又會怎麼做?摘花、過馬路、扔垃圾、搭積木

師.:小咕咚說規則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秩序,還有很多地方,又有些什麼規則呢?看,這些地方有些什麼規則?你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輕聲說一說,然後來告訴小咕咚。

⒊出示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

師:你看懂了哪張圖,這裡藏著什麼規則?教師根據幼兒說的作進一步的補充說明,告訴幼兒在這些圖片中有些人因為不遵守規則才會造成汽車碰撞、上下車擁擠、等等,如果我們都能遵守規則,那麼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

教師小結:原來,規則在我們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有了規則人們才安全,我們小朋友講文明,倒茶做操要排隊,廢物扔垃圾箱,積木玩具整理齊,過街要走人行道,遵守規則我第一,學做小小文明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